近期隨著國電投其旗下內蒙古公司、河北公司、重慶公司等陸續(xù)出售、轉讓、停止光伏項目,一則新能源市場要變天的傳言滿天飛,但是通過理性的分析項目具體情況及此次資產處理的背景,可以看出央企并非全面放棄光伏資產,而是由以前的全面開花到現在的擇優(yōu)開發(fā),更加重視項目資產的質量及效益,在此不做論述。
但是,確實需要看到在新能源裝機規(guī)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,光伏電站正在面臨消納空間受阻、市場化交易電價不確定性、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三大挑戰(zhàn)。以部分省份新增新能源指標數據為例,在2024年發(fā)布的新增新能源指標名單中,甘肅光伏項目僅占5%,河北占比18%,廣西占比12%,湖北占比25%。新增新能源項目指標中光伏項目占比減少,一方面是各個開發(fā)主體在面臨上述挑戰(zhàn)時作出的理性選擇,另一面也說明光伏項目發(fā)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。
在此背景下,融資租賃公司在面對光伏項目時如何展業(yè)?筆者根據近期所參與的幾個光伏項目經歷,簡單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。
1、精準選址,聚焦優(yōu)勢區(qū)域
光伏最好是靠近電力負荷中心,或者外送條件較好的區(qū)域,降低項目建成后的運營風險。
2、緊密跟蹤造價動態(tài)
密切關注各類光伏項目的實際造價成本,包括設備、施工、土地等各環(huán)節(jié)費用,為精準融資提供依據。
3、科學設定融資額度
基于項目真實造價的深入分析,合理控制融資規(guī)模,避免超融帶來的還本付息壓力,確保項目財務健康,同時避免資源方建設期過度套取資源費,將資源方的收益與項目運營收益進行適度綁定。
4、強化經濟測算的預見性
在項目初期即進行詳盡的經濟測算,充分考慮市場化交易機制、棄光限電等潛在因素對電費收入的影響,確保項目收益預測的準確性、指導性。
5、規(guī)劃清晰的退出路徑
關注項目潛在的預收購方,為項目未來可能的轉讓或退出做好充分準備,降低長期持有風險。如無合適的預收購方,則需嚴格控制項目融資額度,確保融資額與收購價之間存在較大的安全邊際。同時,需要關注經濟測算情況,一旦項目轉入長期,在電費收入及租金償還之間留有安全邊際。
6、重視復合型專業(yè)人才培養(yǎng)
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(huán)境,加強團隊在光伏技術、市場分析、財務評估等多方面的專業(yè)能力建設,提升項目篩選與風險管理水平。特別是在項目初期,專業(yè)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尤為重要,能夠有效識別并規(guī)避潛在風險,確保融資租賃業(yè)務的穩(wěn)健運行。
以前收購方是搶著收項目,所以很多風險因素即便沒有考慮,但在收購環(huán)節(jié)就給掩蓋掉了;現在收購方是挑著收項目,如項目初期沒有經過專業(yè)判斷,不符合收購方的要求,那么相關風險就會隨著時間推移暴露出來,融資租賃本來是做的債權,很有可能就變成事實上的項目持有方。如前期項目篩選及測算不夠專業(yè),導致電費收入不足以償還租金,逾期情況就不可避免。
特別說明:以上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筆者所在平臺,相關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不作為任何投資依據。